12月10日,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2020银行数字生态与普惠金融峰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手机银行活跃用户规模为3.5亿户,环比增长6.1%。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
杨富玉提出,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标准实施的主动性,积极落实有产品服务必有公开标准依据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管理要求。
去年末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同比增长21.9%
针对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杨富玉总结了三个特点:
第一,电子银行市场规模不断扩展。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作为银行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服务业态,是传统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金融惠民利企贡献积极力量。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超过1600亿笔,交易金额超过1600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超过1200亿笔,交易金额超过330万亿元,行业离柜率超过90%。
第二,金融机构技术投入不断加大。2020年,中国金融机构的技术总投入预计将达到1980多亿元。各商业银行加速向科技兴行迈进,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三,金融服务触达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广度方面,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手机银行活跃用户规模为3.5亿户,环比增长6.1%,覆盖面不断拓展;服务深度方面,电子银行不仅在发达地区得到普及,也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扎根发展。截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8.2亿户和7.1亿户,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6.4%。
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在银行业良好发展的同时,杨富玉指出,也要认识到银行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一些挑战。就如何推动银行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了四点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共组织发布50多项金融科技标准,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以及数据交换、安全风控等各个方面。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标准实施的主动性,积极落实有产品服务必有公开标准依据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管理要求,加大企业标准建设,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并在对跨境客户信息管理和金融创新服务中积极应用推广全球法人识别编码,提升客户体验,防范金融风险,助力金融双向开放,进一步发挥标准在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其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二、加快银行数字生态建设。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银行业系统架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银行数字生态,将银行金融服务与客户场景紧密结合,降低银行服务门槛,优化用户体验,拓展生态边界。
三、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数据的重要价值,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治理战略规划,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数据质量。按照数据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做好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精细化管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四、推进电子银行普惠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长尾客户更加迫切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深挖技术潜能,实现将碎片化、分散化的长尾客户需求聚焦为高质量、广覆盖的电子银行服务,切实提升小微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寿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