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 陈矿然
近日,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极光大数据发布了《2019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报告对国内近一年的移动出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受去年滴滴事件冲击的网约车行业,渗透率正开始止跌回升,至今年9月渗透率达20.4%,为近一年最高。
极光大数据认为,得益于用户需求不断扩大,加之下沉市场依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网约车行业仍处于增长通道。目前,网约车战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图1:网约车行业渗透率情况
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17-2030年)约24%,想想空间巨大。
目前,国内的网约车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C2C模式,另一个是以曹操出行、神州出行、守约出行为代表的B2C模式。
C2C模式曾一度是市场主流,老大哥滴滴一度占据网约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由于去年的两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消费者开始关注网约车的安全性了,政府方面也开始对网约车行业加强监管,在网约车司机、车型等诸多方面进行限制。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网约车数年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整个市场加快全面合规化进程,安全与合规成为评价网约车平台的重要因素。
此外,有关部门还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网约车司机必须持有“双证”(即“网络出租车经营许可证”和“网络出租车驾驶员证”)才能在网约车平台上接单,部分城市还要求网约司机需满足无犯罪记录、拥有本地户口等条件。
监管趋严以及“双证”合规的要求,严重拉高了司机的运营成本,使得滴滴C2C模式的前景不甚明朗。滴滴方面也于今年7月份,开放了自己的网约车平台,引入了如祺出行、东风出行等多家第三方的网约车运营商。
有意思的是,这些网约车运营商,有很多都采用的是B2C的平台模式。
极光大数据报告显示,相较C2C模式,B2C模式主要有三大竞争优势:一是在车型方面能快速匹配网约车新政对车辆的要求,能保障用户的体验一致性;二是全职司机统一培训,车辆统一购置,在人员和车辆安全上更有保障;三是人员审核直接全面,监管更易到位。
图2:B2C网约车平台模式
更合规与更安全,也让B2C模式的网约平台更容易受到用户信赖。
从极光大数据统计的Q3运营数据来看,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这三个头部B2C网约车App月活跃用户数(MAU)和日活跃用户数(DAU)普遍较上季度有所上涨。其中表现最好的曹操出行,MAU均值为475.6万,DAU均值为78.7万,位居B2C网约平台第一。
新增用户方面,三大头部B2C网约车App日均新增用户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曹操出行依然是三者中表现最好的,Q3季度日均新增用户8.64万,位居行业第一。
图3:头部B2C网约车平台活跃度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曹操出行是由吉利控股集团于2015年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旗下开辟了专车、顺风车、出租车、绿色公务、曹操帮忙、曹操商城、曹操碳银行、曹操包车游等业务。
传统车企布局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市场,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趋势。
从去年开始,由于全球市场转冷、消费者信心下降和政府削减补贴等原因,国产汽车厂商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急需寻求转型以盘活手头的富余资产,而共享出行由于市场大且正好可以消化相关汽车资产。
此外,汽车市场的萎缩,令越来越多的车企急需寻求新的增长点,因此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内容服务商转型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较早使用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入局的吉利和首汽外,目前还有一汽、东风、长安、大众、长城、福特、上汽、奔驰、众泰等多家车企涉足出行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企选择的入局方式均是B2C模式,合规是这些车企最看重的因素。
B2C模式,由于是自营车辆与司机,因此在人员和车辆的审核、管理及培训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更容易为用户提供标准而统一的高品质专车服务。此外,从产业链资源协同的角度来讲,车企入局网约车,不但节约了车辆的采购成本,还可以消化一部分销量,进一步提升车企的销量业绩。
以曹操出行为例,公司以吉利控股旗下新能源车型作为主力运营车辆,降低了车辆采购和运维成本,丰富了用户的出行选择。另外,借助吉利旗下百年伦敦出租车的司机培训认证体系,公司成了曹操学院,对司机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网约车业务的监管力度,网约车C2C平台轻资产业务已遭到较大影响。在政策压力之下,未来,网约车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提高自营车辆的比重,在重资产运营模式的大框架之下找寻盈利之道。
责任编辑: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