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肉行业网 - 猪肉行业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一文读懂,为什么不必担心长期“吃不起猪肉”
U.biz | 商业搜索

一文读懂,为什么不必担心长期“吃不起猪肉”

信息来源:zgzrw.com   时间: 2019-09-08  浏览次数:41

超市猪肉柜台 。 图片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超市猪肉柜台 。 图片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近期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有些地方开始补贴猪肉,如南宁市从9月1日起实施猪肉价格干预措施,在主要农贸市场设点限量限价销售猪肉。

  在南宁,市场的定点摊位会以低于前10日市场均价10%以上的价格,向市民销售精瘦肉、前后腿肉、五花肉和排骨,与此同时,每位消费者每日限购1公斤。这被解读为当地对猪肉实行起了“楼市式调控”。

  这些举措不乏实用价值,能解眼下之急。实质上,公众也不必对这轮猪肉涨价太忧心,担心会长期“吃不起猪肉”。无论是从国内经济大盘的韧性还是市场机制来看,这都会是杞人之虑。

  国内以往的“猪周期”一般在2-3年

  生猪生产,符合典型的“蛛网模型”。蛛网理论是由荷兰的J·廷伯根、美国的Li·舒尔茨意大利的U·里奇于1930年分别提出的重要经济理论。该理论是在分析研究农产品(000061)等商品的生产与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商品大多属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

  按照蛛网模型,每个生产者都按观察到的价格安排生产,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产品少,价格就会上涨;本期产品多,价格就会下跌。价格会在市场上被其他生产者观察到,价格高,下期就会投入更多生产,产量就多,价格就会低,之后生产又会减少。

  要而言之,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市场不断循环。理论上,在这种循环中,市场波动会有不同的趋势,一种是趋向均衡点,一种是波动越来越大,还有一种是波动保持住,按一定规律起伏。

  在具体市场中,不可能达到静态的绝对均衡,同时波动也不会越来越大。因为养殖户是会判断周期的,有些会逆周期行事。现代社会也有各种机制来减少波动。

  从市场机制看,有期货市场、金融市场平抑风险,也有市场研究机构提供数据,规模化的农场很大程度上能依靠科学来避免这种波动。

  从政府机制看,有各种储备、补贴政策。但即便存在种种手段,但最好的、最高效的生产机制仍然是市场机制,依靠市场中的分散决策,来抑制波动。所以,市场机制下虽然会有波动,但这种波动幅度一般很小。

  影响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因素很多。上游产业链,比如玉米等饲料价格;下游的替代产品,比如鱼肉、鸡肉都会影响到某种产品的价格。

  实际情况则更加复杂。理论上,现在规模养猪场的生猪出栏时间一般为6-7个月。宰杀重量大约在95-110公斤。但这只是小猪长到90-100公斤的时间,而小猪不能从石头里蹦出来,是母猪生出来的。

  实际上的“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我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

  如2003年、2004年,猪价高,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结果到了2005年、2006年,猪价又大跌,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加上“蓝耳病”发生,总体母猪存栏骤降,结果又导致2007年、2008年猪价涨了。随后,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进而踏入了猪价的上升通道。

  一轮周期,大约在4年,从产量低到产量高,周期大约要两年。现在各种原因关闭猪场、猪瘟流行,都是会波及母猪的存栏量。所以这轮生猪的周期,要完全恢复,按以往的经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也会受多重因素影响。

  猪肉价格波动,养殖者不会无动于衷

  即便恢复起来需要点时间,问题也不太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的说法是成立的——他表示,从肉类总体供应看,考虑到替代品生产发展较快、猪肉消费下降、进口增加等因素,今年肉类供应是有保障的。

资料图 。 图片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资料图 。 图片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这不无依据:一是猪肉替代品生产增势明显。据监测,上半年鸡肉产量增长13.5%,水禽增加更快。鸡肉、水禽的周期更短。而牛羊肉生产周期长,但也有所增加。

  二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肉消费受到抑制。1到6月集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12%。虽然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但猪肉价格上涨也会对消费产生进一步抑制,预计全年猪肉需求量减少约10%。

  三是猪肉进口增加。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长26.4%,预计后期进口还有增加余地。此外,部分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量较高,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都有利于促进猪肉市场均衡供应。

  猪肉上涨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大吗?2018年,中国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再创新低。这意味着,食品开支在整体消费中占比不高,猪肉价格上涨不至于对生活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

  而在蛛网模型之外,有个深层次问题需要特别指出——造成蛛网模型的诸多因素,虽然有波动,但都只是市场之内的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损失,会影响养殖者的决策,但不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不会影响预期。无利离开,有利冲进去而已,这是市场常态。

  接下来,有必要去削减非常态的市场外因素对养殖户心理预期的影响。之前,一些地方基于环保的“南猪北养”政策,南方一些省市纷纷按照要求划定禁养、限养区。现在政策调整后,当初的养殖场现在重新被允许修建,可以用稳健政策撑起他们的积极预期。

  说到底,就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在此前提下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控——猪肉价格波动,养殖者不会无动于衷,用积极预期托起其信心,“吃不起猪肉”的杞人之忧自然也会更快被卸除。

  刘远举(专栏作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猪肉行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